簡體版 繁體版 設為首頁 加為收藏

  網站首頁 財經快訊 今日湖北 1+8城市圈 天南海北孝感人 孝感商人 大楚商 大晉商 大粵商
  • <dl id="grq49"><span id="grq49"></span></dl><bdo id="grq49"><dfn id="grq49"></dfn></bdo>
    <menuitem id="grq49"><optgroup id="grq49"></optgroup></menuitem>

    <progress id="grq49"></progress>
  • 當前位置:首頁>>文化大觀園>>書苑畫廊>>正文
    范迪安:丹青描繪脫貧攻堅的偉大畫卷

    作者:范迪安 來源:中國美術家協會 發布時間:21-04-15 17:08:40 閱讀次數:  

    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時刻,在邁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民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這是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一座偉大豐碑。從脫貧攻堅的啟動伊始到決戰時期,中國美術界就積極行動起來,在中國美協、各地美協和各美術機構的組織下,廣大美術家投身脫貧攻堅的各個現場,感受脫貧攻堅戰斗火熱的場景和感人的事跡,以大量的寫生采風實踐和創作精品塑造這場戰斗中涌現出的英模群像,表現扶貧干部傾力奉獻、人民群眾團結奮斗的時代壯舉,描繪脫貧攻堅帶來的山鄉巨變、山河錦繡和貧困地區人民奔向小康的美好生活,謳歌偉大的脫貧攻堅精神。這場創作參與的美術家之多,持續的時間之長、反映脫貧攻堅的題材之廣,作品類型和藝術形式之豐富,都屬史無前例,在新時代中國美術的發展歷程中留下了一批帶有鮮明現實屬性與時代風采的印記。

    總覽起來,描繪脫貧攻堅的美術創作具有幾方面鮮明的藝術特色:

    一是將現場感落于筆端。在脫貧攻堅的現場,有許多感人的事跡和故事,更有可視的人物和景象。廣大美術家在深入生活中,不作現實的旁觀者,而是努力成為現場的局中人,把感人的英模勞模事跡和豐富的故事提煉為畫面,許多作品留住了身在現場的真情實感,以新穎獨特的視角使這一主題得以寬闊的展開。
       
    二是提煉和刻畫典型形象。一個畫面、一組造型的確定,終究發自感動之后的歸納與提煉,脫貧攻堅的事業是一部波瀾壯闊的現實史詩,一幅內容極為豐富的全景畫,許多作品刻畫了黨員領導、基層干部和村民共商脫貧大計的場景,描繪了奮力拼搏的集體群像,形成了具有時代群體肖像性質的畫面。特別在人物造型上取自現實原型,加以典型塑造,著重刻畫典型人物的形象氣質和精神風貌,避免了概念化造型,也有別于攝影與影像的紀實性。
       
    三是展開寬闊的藝術視角。貧瘠山村的整體移民搬遷,家園建設中的現代環境營造,脫貧之后生活富足的喜人景象,都有宏闊的大場景,在這個主題創作中,就有不少作品反映了這種大場景,在作品中以豐富的情節構筑成整體,從而使作品產生由宏至微、引人入勝的觀賞效果。中國美術家都有創作大畫、在重大主題作品中表達豐富內涵的愿望,全國各地決戰脫貧攻堅的新風貌、決勝全面小康的新氣象,為藝術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靈感源泉,也推動美術家們實現用畫筆為時代精神造像、為祖國山河立傳的使命理想。

    中國美術家在決戰脫貧攻堅斗爭中所發揮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開展主題創作的同時,美術家以多種形式參與了扶貧工作,例如中國美協和各地美協連續組織美術家到貧困地區開展慰問活動,在田間地頭為農民寫春聯,送書畫,服務惠及的層面十分廣泛。湖南、河南、甘肅、四川、廣東、新疆等地美協和美術館等舉辦的主題創作和展覽活動,在體現脫貧攻堅這一共同主題的同時,突出了本地區脫貧攻堅的生動故事和脫貧致富的嶄新面貌。
        多年來,各大美術創作機構和美術學府把脫貧攻堅作為開展創作的重要主題,持續組織畫家、師生深入貧困地區,貼近脫貧攻堅主戰場,開展調研、采風、寫生,在貧困地區開展書畫慰問活動,尤其是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題材創作納入創作科研規劃,組織專題研討,富有經驗的藝術名家在指導創作上的作用,形成集體創研的機制與氛圍。一大批中青年教師把脫貧攻堅主題創作作為創作重點,在藝術表現形式和語言發揮勇于探索的學術優長,精心打造脫貧攻堅美術創作的精品力作,創作了一大批構思新穎、畫面宏大、形式獨到、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美術院校尤其積極發揮了大美術的學科專業優勢,把設計學各專業和建筑學、人文學科的力量調動起來,開展貧困地區的文化遺產調研、非遺傳統活化、民間工藝創新發展等活動。建筑和環境藝術專業的師生深入邊遠鄉村,為規劃和營造綠水青山生態環境、保護和科學利用鄉土建筑發揮專業本領,在美麗新農村建設中再現鄉土傳統建筑之美,構筑小康時代鄉村風貌,其中產生了不少優秀的樣板。這些年,設計學科為社會服務的重點從城市轉向鄉村,從富裕地區轉向貧困地區,既以扶貧先扶智的理念幫助培訓鄉土藝人,在非遺技藝的傳承中融入現代設計意識,使非遺特產獲得市場效益,同時,在研究貧困地區傳統文化和工藝特色的過程中,深挖民族工藝產業資源,讓藝術扶貧產生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果。

    表現農業、農村、農民三農題材的美術創作,是20世紀以來特別是新中國以來中國美術的重要現象,這個現象也成為中國美術現代轉型的重要標志之一,在這類題材創作中,既體現了作為農業大國的文化傳統意識,也體現了關切民生、關注普通勞動者的文化情懷,還有歌頌新社會農民當家作主、建設家園精神氣象的時代追求。但是,表現新時代決戰脫貧攻堅的主題創作,體現了中國美術家更加自覺感懷時代的意識,真正把足跡踏在中國大地之上,把身影融入時代潮流之中,用心、用情、用力表達這個與民族命運休戚相關、體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理想追求的重大主題,把歷史的真實、現實的真切與藝術語言的探索研究結合起來,為中國美術的時代發展書寫了新的篇章,積累了可貴的經驗。

    關維祥,《脫貧致富話豐年》


     

    建議使用1024X768分辨率 微軟IE6以上瀏覽器 鄂ICP備12007857號-1
     主管:孝感經濟文化網編輯部
    主辦:孝感環川文化傳媒
    協辦單位:孝感市華鑫鐵路物資貿易有限公司 湖北橋港模板工程有限公司 承辦:孝感環川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編輯部地址:孝感市城站路原市委大院 電話:0712-2856136
    67914精品熟妇在线观看
  • <dl id="grq49"><span id="grq49"></span></dl><bdo id="grq49"><dfn id="grq49"></dfn></bdo>
    <menuitem id="grq49"><optgroup id="grq49"></optgroup></menuitem>

    <progress id="grq49"></prog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