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袤而久遠的歷史長河,決定其興盛或衰落流向的,往往是某個特定的節點:秦國統一、文景之治、玄武兵變、改革開放……
每個人的一生亦是如此。轉瞬數十年里,能讓人記住、為史書彪炳的,通常也只在某個或某幾個瞬間。
32歲創業,從身無分文到身家百億,劉寶林傳奇人生的注腳,也主要集中在三個瞬間:1987年,1990年,與2009年。
這三個瞬間,分別對應三個數字:1萬,100萬,100億。
指數級的財富躍升,讓劉寶林的人生璀璨奪目;而更多的,是他的奮斗史折射給我們的閃光點。這些點將啟發我們,指引我們,去共建一個更健康、更美好的商業時代。
1987:農村包圍城市
關于“個體戶”黃金期的80年代的特點,無需贅述。在這個節點上,劉寶林做企業最核心工作是:以集散式的經營,進行圍城之戰。
所謂“集散式”,就是集中管理,分散控制,即商業管理的“中心化”。這是互聯網革命到來之前的弊病,卻也是那個時代的特征。而劉寶林要做的,就是攻破集散。
通常,一個企業的運作風格,都離不開企業家本身的早年命運;九州通“農村包圍城市”的集散式策略,同樣跟劉寶林的早期生活息息相關。
雖然在32歲之前,劉寶林諸事不順,工作事業屢遭挫敗,但“赤腳醫生”的經歷,卻成為他支撐起九州通的無價財富。在從事赤腳醫生的14年間,他對全國各種藥品的類別、作用及價格如數家珍。面對生活上的巨大壓力,劉寶林為了節省進藥的成本,不得不全國各地到處跑,到藥廠及藥商手里拿到最低價的常用藥。
這段艱苦的歲月,在無形中為劉寶林組建起了廣闊的人脈;而他本身“寧賠錢,要守信”的人生準則,更令與他接觸過的老板及經銷商愿與之傾心相交;他們甚至對劉寶林“開綠燈”,在后者資金周轉緊張的時候,“先銷貨,再付款”。
在人脈資源廣泛與資金周轉健康兩個條件達成后,以租攤位推進的“農村包圍城市”可謂水到渠成。由于進價低,九州通的賣價相較市面上其它同類藥品,也更為良心;同時,他經常親赴廣州、上海等地的攤位送貨、考察,力求藥品價格、人員服務的標準統一。劉寶林的口碑迅速傳開,九州通鋪開的地域也越來越廣。
從1985年到1987年,劉寶林從白手起家到成為當時令人艷羨的“萬元戶”,或許并不具有很明顯的代表性,但他用自己的親身努力編織了一張有形的互聯網。這張網,將“集散式”分解,將消息不對稱的圍墻拆解,將城市碾平。
1990:顛沛流離的“游擊戰”
創業者掙到的第一桶金,普遍拿來買車、換行頭、做廣告,進行企業及核心人物從內到外的改頭換面、形象升級;蛟S他們認為,面子比里子重要得多。
而劉寶林是個異類。成為“萬元戶”后,劉寶林并未恃“財”而驕,生活反倒更苦更累。“挑著扁擔,疲憊而大汗淋漓”,這是第二個瞬間里,人們對劉寶林的普遍印象。
或許是飽嘗生活艱辛,方知幸福不易,因此劉寶林不管北上還是南下,總是挑著一副扁擔——他一個人,助理都沒有。
時間來到1989年,在民營企業整頓潮中,劉寶林隨絕大多數民企私企一起,喪失了營業資格。劉寶林無奈之下遠走海南,他知道在強烈的政策鐵腕之下,所有的爭取和努力都是徒勞。
作為新成立且是唯一的省級經濟特區(1988年4月成立),海南在當時并未受到其它城市一般多的政策桎梏。在寬松條件下,劉寶林很快拿到醫藥經營許可證。至此,他更忙碌了:忙著布置更多版圖,來彌補丟卻的損失。
但就像硬幣的一面埋進土里、另一面必然仰面朝天,民企整頓雖然給劉寶林帶來短期的痛楚,卻也給了他另一個時間更短、回報更高的調整期。
有了包圍城市的經驗,劉寶林這次的擴張更加迅速,路線也更加明確;此外,他開始由傳統設點到招經營商進行過渡(這應該是連鎖加盟的雛形),從而空出更多精力來進行全國布點。只不過,劉寶林這次不再僅是依賴口碑,他開始主動進攻陌生地域。
他的狼狽行頭,確實給他制造了不少麻煩。譬如進入武漢市場時,那些國企看到劉寶林的形象,紛紛搖頭,覺得他不可靠。劉寶林從不這些眼光放在心上,一次不行,下次再來。久而久之,人們紛紛被他的真誠所打動,不僅讓他進入市場,還將上等藥品以低廉價格銷給他。
此外,劉寶林參加了諸多醫藥峰會——各個城市的全國性交互,肯定比自己單向跑的效率更高。
這是他最忙的幾年,他的“窩”在海南,身心卻漂泊他鄉,難有歸屬的閑暇;這也是他財富積累最迅速的節點,三年之間,翻了100倍。劉寶林積累這100萬,并未用多高超的手法、多新奇的營銷手段,甚至比原始積累的方式更笨。但有時就是這樣,重劍無鋒,大巧不工。
對于劉寶林,這把“重劍”,叫做真誠與坦蕩。
2009:“讓8億農民買得起”
2010年,九州通上市,劉寶林身家110億,成為湖北首富。
相對2010年,2009年實際上是一個更有意義的時間節點:這年,公司業務突破100億。登臨首富,是屬于劉寶林一個人的榮耀與光環;而2009年,則是對九州通整個奮斗歷程的見證與首肯。
其實,無論劉寶林手中有1萬、100萬或者100億,他仍是當“赤腳醫生”那個劉寶林:他每天記賬、出行坐地鐵,連座駕都只有一輛北京現代;客戶來公司考察,公司派出的接機車輛僅有一輛桑塔納2000。
他說,錢只是拿來做事業的工具,自己的開銷無關事業,因此必須記賬。
這些雷打不動的習慣,同樣跟“赤腳醫生”相關:行醫的十幾年里,他見過太多窮苦人因為患病而買不起藥,最終被活活折磨而死。
因此,他將掙的錢都投入了事業,其目的是研發更多效果好、價格低的平價藥品,“讓8億農民買得起”。
說過的話,并不能代表任何東西,而數據可以將其佐證。據數據顯示,國內醫藥流通領域的平均毛利是8%,九州通只有6%。
雖然毛利降下來,但真要實現讓農民享受得到,并能體驗到實實在在的效果,有一點必須解決:物流布局。
為此,九州通先后建立物流IT系統和醫藥物流中心,形成線上線下雙管齊下;同時,劉寶林斥重金從哈佛、麻省理工及清華等全球知名學府挖來100多名博士和研究生建立研發團隊,針對上下游建立供應鏈系統,讓武漢、北京和上海三地的庫房能夠支撐起一天出貨100萬次的高頻率調度。
對接庫房的,是分散在全國各地的銷售站。這些銷售站以街道、民營醫院和私人診所等地為單位,這在避開與國企正面交火的同時,也讓九州通離農民更近。這些銷售站西到新疆喀什、北到遼寧、南到海南,城市以下的偏遠之地被悉數占領。
建物流、廣布局、親民價,在體系健全與充分讓利的作用下,九州通的銷量每年以200%左右增長。
2009年的100億,對于劉寶林而言,“只是一個數字”;但顯而易見,這個數字意義非凡:它代表了“讓8億農民買得起(。”的理想,正在無限接近,逐漸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