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故里孝感市孝南區,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地方。胡發志就是這片土地上升騰起的一顆耀眼的創業明星。從當初外出上海打拼謀出路到如今在上海擁有多家建筑建材公司;從搞小型建材批發起步,到如今成為擁有多個沙石料碼頭的大老板;從只身外出闖天下,到引領眾多鄉親齊聚上海創大業。二十多年來,他不僅實現個人財富的滾動發展壯大,并支持幫助70多名到上海經營沙石料的家鄉人成為創業者,無償資助家鄉及個人資金近百萬元。
有夢想就有前進的動力
夢想、實干加機遇,往往能成就人生。
上世紀70年代初,胡發志出生在孝南區一個普通農家。他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農村度過的,特殊的年代造就了胡發志堅強和不屈不撓的性格。
九十年代初,改革開放的春風,吹綠了大江南北,也吹動了胡發志年輕的心。面對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苦勞作的父老鄉親,胡發志不想重復他們的那種生活,他期待有一天能夠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家鄉落后的面貌。
1994年5月,時年23歲的胡發志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隨著滾滾的外出打工潮,來到中國改革開放前沿城市上海,開始追尋自己的夢想。來到上海之初,主要是從事砂石料等建筑建材送貨生意,盡管心中早已做好了經受打擊的心理準備,但讓胡發志沒有想到的是,現實往往更為殘酷。一無本錢,二不懂市場,三無特長的他,最初僅憑自我感覺到處亂跑,辛苦一年下來,也沒有能夠賺到幾個錢。
但是,困難沒有讓這個年輕人退卻,憑著誠信經營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他逐步贏得了市場同行們的信任和建筑公司老板們的青睞。機遇總是在不知不覺之間降臨的。幾經周折,幾經磨難,憑著過人的膽識和智慧,他終于在上海打拼掘得第一桶金,并開辦了一家屬于自己的門面。
靠誠信經營,之后數年,胡發志立足競爭市場,以“服務工地,建設上海,合作雙贏”的理念,積極開拓上海建筑建材供應市場,經營領域不斷拓寬,業務量逐年攀升。如今的胡發志,不僅在激烈競爭的上海建材業市場牢牢地扎穩了根,而且在市場上頗有建樹。
有實干才有發展的后勁
富裕起來之后,如何把手中的資金用好,發揮它更大的效用?這是胡發志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他把眼光投向了千里之外的家鄉孝感市,他常說:“是家鄉人民養育了我,我也一定要盡最大努力回報家鄉的父老鄉親!
在家鄉領導的盛邀之下,他決心回鄉投資興業,給更多父老鄉親提供打工掙錢的機會。2011年5月,他回到孝感,經常認真考察市場,決定進軍城市房地產這個市場,并在建筑業中小試牛刀,先后承建了孝感榮欣景城、西湖明珠、孝感一醫院、春尚小區、柏宜小區、孝感學院等多項高檔小區及高等院校建筑工程。他近年來在孝感所承建的數十項工程,均被評為優良工程,得到建筑主管部門及業主的廣泛好評。
有眼光就能把握機遇
2014年底,胡發志敏銳地覺察到國家新一輪的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高鐵、高速公路的建設潮即將到來。他果斷決策,投資8000萬元成立湖北橋港模板工程有限公司,專業生產橋梁、隧道施工中急需用的臺車、箱梁、墩帽、墩身等各類鋼模板,從項目動工到建成投產,短短的兩年時間內就生產了2萬噸各種鋼模板,總產值達到了1.1億元,不僅為國家創造了1000余萬元的稅收,還吸收了本地200多人就業,實現了經濟利益和社會利益雙贏的可喜局面。
有大家的共同富裕才是真正的富裕
企業規模擴大了,經濟效益提高了,自己也富有了,但胡發志沒有忘記家鄉人民在他創業之初對他的無私支持和援助。
“財富來自社會,還應回報社會!”這是胡發志經常說到的一句話。從2011年回孝感投資興業以來,他秉承一名企業家的社會責任,向國家積極繳納稅費,為家鄉公益事業積極捐款捐物,扶貧濟困,為社會奉獻愛心。
多年來,他納稅達1000多萬元。他以“用工扶貧”的方式,幫助眾多家庭擺脫貧困。幾年來,他的公司常年吸納本地下崗人員就業幾百人,每年給社會增加經濟效益500多萬元。他向社會捐資捐物100余萬元,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
“能把幸福帶給他人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快樂!”在上海扎下根來的胡發志,十多年來,在他積極主動引導下,到上海創業的家鄉父老鄉親達上百人,這些人過去一無資金、二無特長,在他的幫帶下,現在已有70多人在上海立下了足,并在上海建材市場小有所成,占據了一席之地。
因行事風格穩健,樂善好施,善于助人,2010年12月,胡發志成功當選為上海孝感商會副會長2016年12月成功當選為孝感市孝南區第六屆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