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2002年的孝感市青云鞋業有限責任公司,現有員工近200人,是孝感專業從事鞋類零售的商貿連鎖企業,線上擁有青云天貓店及淘寶店,線下實體店達11家,商場專柜17個,公司現主營百麗、天美意、他她、哈森、卡迪娜、紅蜻蜓、蜘蛛王、依迪夫人等國內知名鞋類品牌,同時擁有玖詩、玖念等自主品牌。
多年來,公司始終秉持誠信經營的理念,憑借物美價優的產品、優質周到的服務、誠實守信的原則、專業化的營銷模式以及獨特的經營理念,不僅贏得了大批消費者的青睞,更在經濟效益和經營理念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先后榮獲湖北省“價格誠信單位”、“守合同重信用單位”、“協會貢獻獎”和“影響孝感優秀品牌”。
這個企業的領路人,就是孝感工商界代表性人物、孝南區政協常委的陳傳紅。
矢志不渝謀創業
陳傳紅1970年出生于孝南區陡崗鎮新堤村,小時候,家中人多地少,一家六口人僅只能靠2畝多農田維持生計,日子步履維艱。
當時家中兄弟三人,只能有一個可以繼續念書。作為家中的老大,陳傳紅毅然選擇輟學,懂事的老三,也主動放棄了學業,把機會留給了不善言談、卻持重老成的老二。從此,三兄弟走出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軌跡。得益于陳傳紅和弟弟的謙讓,二弟發奮努力,后來又考上了武漢同濟醫科大學博士研究生。因為成績優異,二弟分配到上海市浦東第一人民醫院,慢慢成長為一名醫術高深的副教授,換救了許多患者的生命。
就在二弟在學堂深造的時候,陳傳紅人生的道路卻充滿坎坷。1988年,剛剛成年的陳傳紅邁開還很稚嫩的雙腿,跟著叔叔遠赴西藏拉薩打工,因為難以適應高原反應,第二年,他又跟著村里的建筑工人,展轉到東北,當上了一名小木匠。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無奈,身體瘦弱的陳傳紅承受不了重體力活,堅持了2年多,又回到了老家。
出于從“低成本”考慮,1992年,陳傳紅來到孝感城區后湖邊的“一條龍”市場選擇了擺地攤,開始風餐露宿,小打小鬧賣家庭日用品,這一練就是五個寒來暑往。憑著花樣多、質量好、價格實惠、為人熱忱,很快他就在“一條龍”小有名氣,而且手頭也小有積蓄。
1998年,把握市場改造的機遇,他租下一間商鋪,從“攤主”一躍而為“店主”,產品也從量大利薄的日用百貨,變成了利潤相對豐厚的各式鞋子,開始了人生的一次重大轉型。為了提高店鋪檔次,1999年,他又在孝感的中心街道城站路開出一家鞋店。隨著顧客數量的增多,他發現,大家對于鞋子品味的要求越來越高。他敏感地意識到,要想提升競爭力、擴大利潤空間,就必須從“產品”轉向“品牌”、從“雜賣”轉向“專賣”。
2002年,他注冊成立了第一家屬于自己的公司——孝感市青云鞋業有限責任公司。隨著規模的擴大,他開設連鎖店20多家,并推出了“玖詩”自主鞋業品牌,中高檔產品占孝感市場份額的八成,企業以航母旗艦之態,進入飛速發展的“黃金十年”, 成就了無可撼動的行業地位。近年來,青云鞋業先后被授予全國優秀代理商、湖北省“守合同重信用誠信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
社會責任大如天
陳傳紅發達了,心中卻從沒有忘記生他養他的新堤村。
還是在小時候,陳傳紅到陡灣中學上課,每天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走,那時候就有一個愿望,就是等自己長大賺錢后,一定要把村里的路修好,讓村民們不再出行難。
事業稍有起色后,他就開始兌現兒時的諾言,為家鄉出錢出力。他出資幫助修通了村里至陡孝公路的聯絡線,方便了全村1500多人的出行。其中,40多名學生到附近的白蓮小學上學,再也不用象他當年那樣,一走一滑地沾泥巴了。
新堤村離鎮區較遠,平時村民文化生活比較貧乏?吹接械拇迕裣矚g跳廣場舞,而村里又沒有廣場,2016年3月底,陳傳紅拿出4萬元修建村級文化廣場。
“在我們村,傳紅實力不是最強的,但做公益事業出資、出力是最大的”,新堤村黨支部書記陳洪華說。這些年來,陳傳紅參入的各類公益事業,捐資近百萬元。
小時候的陳傳紅家境貧寒,長大后,他對困難家庭有一種特別的愛。
“沒有他,我弟弟就不可能持續治療,病情也不可能好轉!”提起陳傳紅,新堤村6組居民王永紅充滿感激之情。
王永紅的小叔子陳紅亮大學畢業后,早年在葛洲壩總公司工作,后來不幸患上精神病,家里醫治一段時間后,因經濟條件跟不上,決定放棄治療。獲悉這個情況后,陳傳紅邀約3名同學,將其重新送至醫院,共同承擔醫藥費,使病情得到緩解。
能力越大,責任也應該越大,作為企業家的陳傳紅始終這樣認為。2016年7月,孝感特大洪水期間,陳傳紅作為一名企業家,十分牽掛孝感的防汛搶險情況,不僅親自趕到堤防一線看望慰問防汛工作人員,還送去1萬元慰問金。
2016年8月,孝南區舉辦的大型救災賑災慈善募捐義演活動,陳傳紅再次慷慨解囊,現場捐贈5萬元。
近年來,公司聘請員工時,也總是優先困難對象。如今,青云公司聘請的150多名員工中,絕大多數來自貧困家庭。
盡職盡責當委員
2014年10月,陳傳紅加入孝感民主建國會組織,“民建會員既是榮譽和信任,更有責任和義務”,陳傳紅深知,民建會員這個光榮的政治身份,不僅代表著經濟界人士的形象,更關乎著人民群眾的利益和訴求。因此,他把民建組織布置的各項任務,始終用一種使命的意識去完成。
沒能考大學,一直是陳傳紅心中的遺憾。走上社會后,無論是當打工仔,還是開公司當老板,他都加強學習,不斷給自已充電,最終拿到了華中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EMBA,為成為民建會員寫出高質量的提案奠定了基礎。
陳傳紅走訪社情民意,積極建言獻策。圍繞推進現代農業示范區的問題,他提出了《關于孝南如何發展農業產業的建議》,得到上級高度重視,區政府引進了2家農業企業落戶楊店鎮,不僅使當地農民增加了可觀的土地租賃收入,還在家門口得到了大量的打工收入。
圍繞商貿流通問題,陳傳紅聯名其他會員,提出了《關于優化孝南商貿流通環境的建議》,區政府隨后出臺了相關意見,支持他們的議案。
不僅積極建言獻策,他還結合當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投身現代農業建設與發展。根據考察,他決定在楊店鎮投資興辦湖北亞生農林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發展生態農業、觀光農業,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打造一個集生態種養及觀光農業于一體的示范樣板。
陳傳紅熱心參加民建組織的各類公益活動,熱情為社會奉獻愛心。為教育孩子們飲水思源,不忘黨恩,孝南民建組織在肖港鎮初級中學選擇50名品學兼優的留守兒童,開辦了一個“思源班”,連續3年,每人每年提供2000元助學金。陳傳紅與其中5名學生結對,資助他們直至讀完初中。
在精準扶貧中,陳傳紅接受區委統戰部、民建支部倡議,對口幫助孝南開發區董永村,個人捐款1萬元。
2015年底,在民建組織的慰問老年人活動中,陳傳紅拿出2萬元,支持建設鄉村福利院。
2016年初,孝南民建支部從有關媒體中得知,城區某社區殘疾居民徐丹秀家中失火,損失很大,動員會員雪中送炭。陳傳紅積極響應支委號召,第一時間捐出5000元,親手送到這位居民家中。
事業沒有盡頭,追求永無止境。我們期待陳傳紅和他的青云公司平步青云,在新的征程中再攀高峰,再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