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為民,中孝敬業,小孝持家”,這是中華傳統孝德文化對人的倫理要求,但事實上在很多人身上難以實現。
他,這位從孝德之鄉孝昌縣走出的厚實漢子,有著大山般的穩重,如水一樣的靈性,通過多年打拼不僅實現個人創業傳奇故事,在事業做大做強之后,他秉持“用心做事、感恩做人”的理念,把個人事業與社會緊密結合,傳承孝德風尚,反哺社會建設,受到社會廣泛贊譽,也使自己的事業取得長足發展,成為前景遠大的朝陽產業。
他,就是湖北和天下東山資源循環利用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建東。
成功商人的“靚麗轉身”,搭建循環經濟新平臺
1966年,何建東出生于孝昌縣花西鄉界河村何家官塘一個普通農家。年少時的清貧,讓他過早地體會到生活的艱辛。
眼看父母年齡漸大,肩上擔子卻越來越重,從小就成績優異的何建東,在高考那年他依然放棄高考機會,轉而參加安陸糧機局的招工考試,成為一名上班族。從小吃過苦的何建東,工作上認真,成績突出,后來先后進入孝感印刷廠和孝感市工商局開發區分局,均被委以重任。1994年之后,由于個人家道變故,特別是1998年父母都查出患有癌癥,舉全家之財力,治療費仍然不夠。為了給父母治病,盡到作為人子的孝道,他主動辭職,先是開辦一個大排檔,掘得人生的第一桶金,用以償還父親病重欠下的債款。
為了謀求更好的發展,何建東來到北京。初來北京并沒有獲得好的發展,可以說第二次創業是完全失敗的,由于對網絡經營的不熟悉,他的北京之行并不美好,最困難的時期是只有20塊錢過了一整個星期。在迷茫與困頓中,2005年,他轉戰廣州,先是開辦了一家皮具廠,憑借過去的創業經驗,很快皮具公司的業務規模擴大,產品遠銷意大利、德國等歐洲國家,發展成為今天有名的“廣州和天下皮具有限公司”。
2005年,中國房地產行業初露頭角。在廣州事業有成的何建東,憑著敏銳的商業嗅覺,在家鄉投資多處房產,多個項目獲得孝感市優質工程、孝天杯等獎;蛟S獲得這樣的成就,尋常人也就感到滿足了。但何建東注定不是一個平凡的人,他沒有止步于此。別人的終點卻是他的另一個起點,他開始尋思更遠大的目標。
在孝昌有很多人從事廢舊回收行業,過去他們在一個臟、亂、差的環境里面工作,大部分人因為環境不好而生成很多疾病。一個偶然的機會,何建東開始了解這個行業,開始的時候他只是想為這些人做點什么。當他慢慢深入研究這個行業后,卻讓他發現了一個重大的商機,一塊空白的市場——循環經濟產業。
甩開了過去的成就,何建東用睿智的思維在這片空白的市場上點染自己繽紛的理想。2012年9月,他聯合在武漢做廢舊回收多年的幾十位孝昌老板,注冊成立循環經濟投資公司,并把投資地選址于交通便捷的東山頭工業園區。
循環經濟產業作為一個新興行業,有著巨大的商業前景,同時也是一個環保產業,對于人民對于國家都存在巨大的利益。何建東一心撲在和天下循環經濟產業園籌備建設上,他向我們描繪了一幅美好前景:循環經濟產業園三期項目全部建成后,可年回收、拆解、交易各類再生資源150萬噸,產銅24.84萬噸、鋼鐵64.9萬噸、塑料15.6萬噸、橡膠5000噸、玻璃5000噸,實現年產值320億元,年稅收16億元。
如今的“湖北和天下循環經濟產業園再生資源集散交易中心項目”已榮獲省級重點項目。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已初步規模,并成功申報國家低碳工業園試點園區。
厚植傳承的孝德家風,播下善的種子
“孝子能把父母孝,下輩孝兒照樣還”,何建東縣。
在他的印象中,父母留給自己兒時最重要的教育,就是他們的身教,那就是孝心與善良。
父母當時除了要養活他們孩子們外,還得贍養家中三個老人,家中的擔子特別重,但他們含辛茹苦、克勤克儉,支撐起一個家,把自己的兒女們養大。在這個家庭里,敬老愛幼,崇德向善,不僅使一家人其樂融融,也向社會傳遞著中華好家風的正能量。
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里,何建東從小耳濡目染,飽含感恩之心,把父母敬若神明,百般孝順。就在對美好未來充滿無限期望時,豈料一場厄運正在向他悄然襲來,何建東患上了甲狀腺癌,不過讓人欣慰的是,在接下來的手術非常成功,這讓他重拾了對生活的信心和熱情。就在一切靜靜走上正軌的時候,1998年又一場厄運再次降臨,何建東的父親也被檢查出患有晚期甲狀腺癌。艱難時分,何家官塘的村民們紛紛伸出了援手,但經過醫治,父親還是撒手人寰。但鄉親們無私的關愛,卻永遠地記在了何建東的心里。
父親臨終前告訴何建東,別人欠他們的錢可以不要,自已家欠人家的錢一定得還上。為了完成父親生前的遺愿還清生前的欠款,何建東作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辭掉工作,外出打工。就這樣,他走上一條創業打拼新的道路,并逐步成為一名成功優秀的商人。
在孝昌縣花西鄉界河村何家官塘,每逢春節,就會有600多人共吃團圓飯的場景,別提多熱鬧了。而這個活動的發起人,就是從這個村子里走出的民營企業家——何建東!昂渭矣^塘孝老敬親節”自創辦至今已連續成功舉辦了七屆,每年年底,何建東就會同“孝老敬親理事會”理事們一起商議,挑選一個好日子,讓村里邊600多號人聚在一起吃一頓團圓飯。每年這一天,鄉親們不僅可以享受到美味佳肴,還可以欣賞到豐富的文藝節目,特別是對于一些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在為他們進行資助的同時,還會對他們進行拜訪
平時很難聚到一起的鄉親們,在這一天可以聚在一起團團圓圓共享大家庭的濃濃的親情。能看到鄉親們滿足的笑容,對于何家官塘大團圓飯活動的發起人何建東來說,無疑是最開心的時候了。何建東說:“我父親曾經在村里舉辦過此類活動,當時他對我說:孩子什么是最幸福的時候?你在敬人家酒的時候,看見別人在大塊吃肉,這個時候才是你最幸福的時候!
像這樣的活動,他表示以后還會經常開展。他說,一個人講孝心還不夠,主要是要帶動整個村子里的形成一種講孝心的風氣。該項活動得到孝昌縣委縣政府的認可,2016年何建東被表彰為全縣“十大孝子”。
飲水思源的責任擔當,我以我德孝乾坤
企業是社會的經濟細胞,也是眾多利益主體的交匯點。如何處理好其中利益關系,不僅關系到企業自身健康發展,更關乎企業發展前景及社會穩定。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不積小善無以成大德。何建東十多年如一日,以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企業家的社會責任。
作為從孝昌縣走出的民營企業家,每年縣委、縣政府組織的孝行日,何建東都慷慨解囊、踴躍捐款。2016作為孝感市民營企業代表向湖北省慈善總會捐款50萬元。在自己的老家,他積極為家鄉修路,為貧困家庭戶、敬老院、村支部陣地建設和群眾活動場所等各種慈善捐助。2013年,何建東還發起成立“何家觀塘慈善基金會”,專門為一些社會上的弱勢群體提供資助,每年僅他個人向基金會內投入的資金就多達百萬元。他的善舉影響了身邊更多的人加入到慈善公益事業中來,受到了廣大百姓的好評。每當村民提起這些善舉,何建東總是誠懇地說:“是這方水土養育了我,我要盡己所能回饋養育之情!
湖北和天下公司也是一個以“和順、孝誠”為主導文化的企業,企業輝煌的業績緣何而來?用何建東的話說就是“依靠群眾、深入群眾、關愛群眾”的人文關懷和群眾路線。對于公司員工遇到的困難,他特事特辦,直至解決。同村一位女孩叫何鳳姣,她的父親一直跟著何建東在外打拼多年,可不幸患上了尿毒癥,為了給女孩的父親治病,何建東除了給錢為女孩的父親治外,還安排這位女孩進自己的公司上班,方便照顧家人。何建東說:“人人都有難處,將心比心,在于愛心!”正是有這樣充溢愛心的老板,和天下才凝聚起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強大動力源泉。
在何建東心目中,還有一個更宏偉的藍圖,那就是在不久的將來,召集孝昌縣何家官塘在外創業打拼的仁人志士,將家鄉徹底地重新規劃一下,讓他變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主義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