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設為首頁 加為收藏

  網站首頁 今日孝感 財經快訊 市縣縱橫 放眼城市圈 文化大觀園 名企之窗 風云人物 精英訪談
 
            市開發區 | 孝南 | 漢川 | 應城 | 安陸 | 云夢 | 大悟| 孝昌
  • <dl id="grq49"><span id="grq49"></span></dl><bdo id="grq49"><dfn id="grq49"></dfn></bdo>
    <menuitem id="grq49"><optgroup id="grq49"></optgroup></menuitem>

    <progress id="grq49"></progress>
  • 當前位置:首頁>>風云人物>>時代弄潮>>正文
    內蘊與格局(程文剛)

    作者:鄧澤翔 來源:本站原創 發布時間:19-01-23 11:16:23 閱讀次數:  

    ——記湖北邁卓生態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程文剛

    住程正揆舊居,讀二程理學;捧小溪水,望蒼山月!涛膭偽⑿藕灻

    臥游蓮花溪,一個富有詩意的生態農業開發項目名稱。

    “臥游”二字,取自于程正揆畫作長卷《江山臥游圖》。程正揆(公元1604-1676),明末清初畫家、書法家,字端伯,號鞠陵,別號清溪道人、青溪老人、青溪舊史,今孝感市孝南區祝站鎮義祠人。明時任翰林院編修、尚書司卿;入清,任工部右侍郎。工詩文書畫,擅山水,存文集《青溪遺稿》28卷于世,其《江山臥游圖》典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蓮花溪,發源于低丘崗巒間蓮花地、流經義祠村村前自東向西注入野豬湖的一泓清清溪流。據蓮花系程氏族譜記載,今住于此的程姓人家,乃開理學先河的北宋程顥、程頤的后人。元末明初,為避戰亂,二程后裔自河南伊川遷居于蓮花溪。

    蓮花溪兩岸,良田桑菽,蘆林叢叢。其東有瑞氣祥生的蓮花地,南有傲然高聳的映蓮臺,西有煙波浩渺的野豬湖。向陽人家的程氏一門,秉承理學家風,勤于漁耕詩文,人丁興旺播遷。自明至清,孝感程氏有及弟進士14人,程正揆就名列之中。

    也許,飽讀詩書的程正揆,曾遍游名山大川?墒,老人家的“別號”,卻對故鄉的清溪或青溪戀而不舍。更讓今天的程文剛感到意蘊深遠的是,對畫作里的無限江山,為什么要冠以“臥游”二字?其實,所謂山水游者,可閑游,可暢游,亦可漫游或散游!芭P游”兮,大有深意。

    一位工程建設的資深管理者,“放不下”一個文化學命題。

    鄉愁情濃,磨礪文武功底

    程文剛的第一學歷,是1976年高中畢業。第二年,血氣方剛的他,光榮參軍,從義祠村的一個棒小伙,成為一名英姿颯爽的解放軍戰士。號角嘹亮,鋼槍錚錚,在河北群山的那一所蔥綠軍營里,程文剛沐浴著“革命熔爐”的陽光和溫暖。

    戎裝在身,4年軍旅。某部政治處唯一一名編外報道員。出入于電臺和報社之間,情泊于軍營和書店之所,他熱愛的是戰士,喜愛的是書,而最讓他魂牽夢繞的是有野豬湖的漁歌、蓮花溪的叢柳,也有義祠村的人情故事。

    程文剛的母親,是當年祝站區公所魯集學校的一名教師。父親年少時在家鄉義祠祠堂(后培英中學)讀書,后即赴漢口當學徒,所學手藝,就是用毛筆書寫招牌?墒沁@一寫,卻寫成了當年江岸區的“程氏一支筆”。

    也許,這正是義祠程氏家風家訓的傳承賡續:在漁耕謀生的同時,文墨研習、皓首窮經,是程朱理學的起點和本源。

    后來,父親參軍入伍,成為所在部隊的文化教員;退伍回到地方,任祝站區公所姜窯管理區團支部書記并率隊前往新疆支邊;也曾任祝站建筑隊業務主管,并響應號召率隊支援“三線”建設。即使父親后來成為遠近聞名的建筑工匠,可是,對文化的追求,從來不離不棄。

    幾十年過去了,程文剛一直珍藏著父親當年手寫油印的《木工手冊》。這是父親在建筑隊時的心血之作,雋永的鋼板字、清晰的油印圖,記錄了當時農村一系列木器的“營造法式”,其中有組合家具、木質農具、木船等等。

    父親的匠心營造,讓后輩勤奮讀書。程文剛深知:父親給他留下了三樣傳承的寶貝,一是珠算,二是美術字,三是生動形象的談話方式和富有磁力的語音。而最讓程文剛折服的是父親高尚人品和對文化的眷念。

    匠心營造,勤奮耕讀。請給那些光著屁股的孩子穿上衣服,請給空著的書包裝上書。

    書!書香的個中滋味,可知否。程文剛其實很清楚他肚子中的一點“墨水”,為此,在國家改革開放初期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語境中,他把“惡補”文化知識,當成了必修課。報刊雜志、書籍讀本,軍訓軍演之余,手不釋卷,辛勤耕耘,筆記心得林林總總。

    讀書有得,為文立說。程文剛把自己所思所感,凝聚成方塊字壘成的詩歌散文,分別被北京軍區《戰友報》、河北省《河北日報》,以及《布谷鳥》等報刊刊用。那期間,部隊組織參觀西柏坡,他寫成抒情詩《懷念》,刊《戰友報》,得到部隊詩人石祥的高度評價。抒情詩《星星和白云之歌》在河北省廣播電臺在其文藝節目板塊,以配樂詩朗誦,全文播頌。

    一名高中生,有此作為,有點成就感了?墒,轉業回到家鄉、就職于政府職能部門的建委,程文剛從事公務、業務等門類的工作,放不下的,仍然是讀書。1985年,他報考了孝感師專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習。3年苦讀,取得大紅文憑。

    作為家中長子,程文剛不能不遵循父親的臨終囑托:家中還有3個正在念書的弟弟妹妹。為此,他放棄國家公職人員的身份,“下!苯浬,以一己之力,合3個弟弟妹妹共同奮斗,牢記父親遺志。天道酬勤,3個弟弟妹妹都學業有成,分配到重要崗位,程家的命運沐浴著祖國燦爛的陽光走向了春天。

    商海泛舟,立穩義利情懷

    如今,“鄉愁”一詞成為熱詞。鄉愁是什么?有哲人深刻闡述過,“留得住綠水青山,記得住鄉愁。什么是鄉愁,鄉愁就是你離開了這個地方會想念的!背涛膭倧臎]忘記的,是義祠程氏一門崇文尚理的文化傳承;也沒有忘記的,是程姓家族大義為先的人生情懷。

    其實,元末明初,二程后裔遷居于蓮花溪時,蓮花溪一帶的地名,謂之蘆林沖!胺抢砦鹇,非理勿視,非理勿言,非理勿動”,二程理學中的“四箴”,成為合族集居的程姓人家共同的生活理念。團結互助,風險共擔,集體勞動的快樂,濡染了一方水土的風俗民情。族眾共助,依祠興學,儒家“學而優則仕”的指向,引領耕讀傳家的生活情趣。不然,孝感程氏一門,不可能在明清兩代產生那么多的朝廷進士。

    也許,蓮花溪一帶,原本就是一片風水寶地。于是,生活在這里的程姓人丁,曾創造了“七世同堂,百口同飲”的家族史。明孝宗年間(公元1488-1505),在那一次全國“評比先進”的活動中,經地方政府對蘆林沖程氏家族的嚴格“政審”,朝廷將蘆林沖“旌表為義門”。又因蘆林沖建有程氏大祠堂,遂更改此地地名為義祠。自此歷數百年之變遷,義祠村名,不曾更改。據查,全國由朝廷以“義”名之的村莊,非常少見。

    先義后利,以義取利。在仁義禮智信的文化基因中,商家的在商言商,須恪守正確的義利觀。程文剛出生于義祠,深受義祠文化的熏陶,對浸染了理學精神的大義,情有獨鐘。

    從公職人員“下!苯浬,程文剛除了擁有技術指導、積累多年的管理經驗之外,身無長物!跋潞!眴芩,他得到的第一個機會,就是有位建筑老板,急需一位像他這樣的合作伙伴。程文剛熱情應允,不到一年的時間,所做工程完工,程文剛得到了8萬元的收入。這真的有點大喜過望,因為,在公職崗位的月工資,還不到800塊錢。如今個人收入大幅增長,他為弟弟們上學讀書提供資助的能力,也大幅增強。

    可是,這位熱心老板沒有就此收手。工程完工、賬面分紅就緒,一是還有部分余款,二是工地留下了一些施工所用物料。老板跟程文剛相聚,明確提出“再分配”,程文剛一口謝絕。他講的道理是,如果沒有老板你的幫助,我就賺不了這8萬塊錢;一年能有這么多收入,已使我程文剛心滿意足。他堅辭不受,討論的結果只一個:有機會,就合作。

    不貪心,不欺心。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果然,在隨后程文剛承接的一個又一個工程中,他曾與這位熱心的老板三度攜手合作,也讓這位老板從中共獲利數百萬元?墒,每一次工程結賬,程文剛都請財務人員一一算個清楚!坝H兄弟,明算賬”,他們,成為共闖商海的真心朋友。

    20多年來,程文剛在武漢、孝感承接了一系列建筑、建設工程。其中,選點家鄉祝站鎮政務新區——長河開發區的“映月長河”小區項目,是祝站鎮第一個開發小區,一片荒蕪之地,不講條件,不計回報,傾全身之力,集合家之財,用汗水和熱血將長河這片土地溫熱,現在一個嶄新的祝站新鎮和一園宜居小區亮麗地出現在人們眼前。

    是冥冥之中的呼喚,是靈魂深處的指引,是夢縈情牽現的鄉愁將程文剛的視線在義祠聚交,F流轉土地5000畝的“臥游蓮花溪”生態農業旅游開發項目,就在茫茫野豬湖旁、蓮花溪畔、映蓮臺周邊,計劃總投資近13.5億元。目前,項目已開發成片的苗木、濕地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基礎項目等多個子項?墒,今年歷史罕見的洪水,使辛勤經營的成片桂花樹、紅葉石蘭等受災,損失十分慘重。即使如此,程文剛還是第一時間到項目區受災嚴重的農戶家中慰問。大災無情人有情,積極響應祝站鎮鎮委、鎮政府號召,公司特意拿出資金6萬元,支持抗災和災后恢復重建。

    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市場主體的本分?墒,作為企業家,卻不能因此“掉進錢眼里”。社會責任,職業操守與理想,是企業家以義為先立身、立言、立行的應有擔當與作為。

    放飛夢想,營造文化地標

    程文剛現年56歲,他是孝南工商聯副主席,孝感市人大代表。在孝感大力推進“五個跨越”、加快建設“五個城市”的戰略大部局中,一家企業怎樣付諸實踐,是他長期思考的問題。

    孝感“古八景”中,有“程臺夜月”和“北涇漁歌”兩景!俺膛_夜月”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義祠程氏祖上的程顥、程頤兄弟倆。事實上,歷史文化遺存的程臺,就在野豬湖畔鳳凰港中游地段,距義祠村10余里!氨睕軡O歌”的產生地,落腳在野豬湖南部的北涇咀。依傍煙波浩渺的野豬湖,想當年,蘆林沖的程姓居民,漁耕為業,槳櫓謀生,跟沿湖居民一道,共同演繹過踏浪撤網、漁歌唱晚的詩情畫意。

    生態農業旅游開發,須有深厚的文化根底,也應以獨具特色的文化為魂靈,不然,便是“一碗白開水”。程朱理學,中國哲學史上的一座高峰。作為二程的后人,賡續理學文化傳承,責無旁貸。更何況,理學文化,跟儒家文化、孝文化,原本就同宗同源、同體連枝。擁有如此文化資源,如果不能把文化資源有效轉化為文化“資產”,其結果,會令人暗自汗顏。

    這是一張清晰的圖譜:程朱理學的開山者,從程臺出發,走進中國政治歷史的舞臺。這里的文化遺存,程臺之外,有清《康熙孝感縣志》記載的二程祠;有野豬湖畔蓮花溪自然景觀,以及蓮花溪邊義祠培英小學遺址、程氏大祠堂遺址。有縣志和程氏族譜記載的程姓進士名錄;有程正揆畫作《江山臥游圖》。自然的、人文的、歷史的、學術的,共同指向一個文化的爆發點。

    在建設武漢城市圈副中心城市、打造“湖北的蘇州”、孝感城區東擴、臨空經濟區開發的大背景中,地處漢孝大道線上中段的“臥游蓮花溪”項目,當左右逢源、應運而生。程文剛以“五個三”維度,對項目前景作了構想。他認為,項目具有可依托的天時、地利、人和!叭c一線”,即以漢孝大道為軸線,鏈接東城區、臨空經濟區和祝站精準扶貧示范區!叭幻妗,即以野豬湖、王母湖、白水湖連成的濕地水體生態面!叭瘜印,即漢孝一體化、城鄉一體化、市區一體化的全方位對接!拔幕,即儒家文化、孝文化和理學文化的同根、同體和同心!叭焦糙A”,即政府、企業和村民的互利共贏。

    這是一個已經啟動,需要勇氣和魄力的“宏大敘事”。世上本沒有路,只是有人“刀耕火種”,這才有了路。程文剛說,吾祖上二程踏千山萬水施禮布道,而吾輩四處奔走,上下求索,一定要協助政府,招大商,投大資,打造孝感文化名城的精品。

    “臥游蓮花溪”生態農業旅游開發項目,現已由高層次的規劃設計院進行了規劃、設計和編制。各項基礎性工作,業已展開分步實施。著名央企和孝南政府正在加緊對接,旨在創意做一個滲透了深厚文化內涵、獨具地方文化特色,既是生態農業的又是生態農業旅游的景觀。

    這一景觀可閑游,可暢游,亦可漫游或散游,只是因其內蘊與格局的豐富與深邃,形態的多元和高遠,游而可“臥”,“臥”而不想走。程文剛依然那么笑笑,說,到那時,程文剛我,也許只是游人中那一個“臥游”者,拋磚引美玉,歡場獨自行。他多想撐一葉小船,放歌于山河之間,望蒼山月明。

     

     

     

    建議使用1024X768分辨率 微軟IE6以上瀏覽器 鄂ICP備12007857號-1
     主管:孝感經濟文化網編輯部
    主辦:孝感環川文化傳媒
    協辦單位:孝感市華鑫鐵路物資貿易有限公司 湖北橋港模板工程有限公司 承辦:孝感環川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編輯部地址:孝感市城站路原市委大院 電話:0712-2856136
    67914精品熟妇在线观看
  • <dl id="grq49"><span id="grq49"></span></dl><bdo id="grq49"><dfn id="grq49"></dfn></bdo>
    <menuitem id="grq49"><optgroup id="grq49"></optgroup></menuitem>

    <progress id="grq49"></prog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