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剛過“知天命”之年的朱建洲,在三十年前離開家鄉時,做夢都沒有想到,今天能夠成為華中地區及西南各省份日用塑料制品行業一名響當當的人物,擁有一個固定資產和產品銷售收入過千萬的私營企業----------孝感恒通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叵肫疬^往經歷,朱建洲無不感慨的說:“這一切完全是被“逼”出來的”。
為生計所“逼”,走出山村創世界
朱建洲1965年6月出生在孝昌一個貧困的山村,家里兄弟4人,他排行第二,由于人多地少,日子過的緊巴巴,生活難以為繼。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這個貧困山村的每一個角落,下海經商已經成為當代弄潮兒追逐的目標。朱建洲再也在家待不住了,窮則思變,如其在家受窮,不如隨時代的潮流,走出山村闖世界。
1986年,他來到了學起了做銷售塑料制品的生意,靠借來的幾百元錢,他只能擺地攤,睡地鋪,餐風露宿。在進出貨的過程中,他逐步掌握了一些內在規律,他對供貨商講誠信,對顧客講信譽,很快生意就好了起來。經過幾年的發展,他先期幫忙賣別人的貨,后來自己進貨給別人賣,不僅還清了借款,而且小有積蓄。
1990年,朱建洲回孝感,在城區后湖邊租了幾十平方的房子,做門面,自己當起了日用塑料制品批發的老板。這期間,他以不變的承諾,坦誠的心懷,贏得了上下游客戶的信賴和支持,成功的當上了河南、浙江等地一些大型塑料生產廠家產品銷售的孝感總代理。不僅解決了生產、生活的問題,而且實現了資本的原始積累。
1999年,隨著市客運中心的東遷,朱建洲來到毗鄰的黃花路購置了幾百平方米的房屋作為經營場所,日用塑料制品批發業務不斷擴大,從孝感各縣市區向全省及周邊省市拓展。他摸索了一套嫻熟的生意經,那就是搶占產品制高點,當產品的頂端鏈,生意做得風生水起,憑借勤勞和智慧,成為孝感城區日用塑料制品批發的一枝獨秀。
被競爭所“逼”,痛下決心辦工廠
21世紀初,迎來了招商引資的熱潮,這時,外地老板李某來孝感尋找商機,與朱建洲簽訂了日用塑料制品生產、銷售合作協議,李某主營生產,朱建洲負責全部銷售。但在實際運營過程中,李某見在銷售中有利可投,經違背協議,自行銷售,后經雙方協商無果,被迫終止協議。
市場競爭的激烈與殘酷的現實,深深刺痛了朱建洲那顆不服輸的心,迫使他痛定思痛,逆勢而上,2002年,他與浙江人王某合作,在通用機械廠租賃廠房,辦起了日用塑料制品生產企業。融合浙江人的技術,資金,管理優勢,加上自己營銷策略優勢,企業生產、銷售很快步入正軌,像滾雪球式地發展。朱建洲實現了自己從一個銷售商向生產商的華麗轉身。
三年后的2005年,朱建洲在掌握了整個生產流程和技能后,毅然來到了新華街道聯城工業園征地落戶,正式獨資成立了現在的孝感市恒通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從開始的7畝發展到現在14畝。在建廠的初期,由于資金有限,且投入又大,為節約資金,提高效率,他始終堅持在建設的第一線,吃在工地、睡在工地。在那一百多個日日夜夜,他沒有睡一個安穩覺,身體瘦了十余斤,病了也不愿意住院,最終將近萬平方米的廠房蓋了起來,并迅速購置了十余臺設備,組織50余人進行生產。他始終堅持以科技為先鋒,視質量為生命,不斷創新、追求卓越的經營理念,經過幾年的發展,就成為了孝南區規模工業企業。
公司現主要生產器皿、盆、桶、凳、箱、篩、垃圾桶等七大系列塑料制品,產品熱銷各省及西南省份,深受廣大用戶的一致好評,在華中日用塑料市場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公司注冊“恒通全洲”商標獲得湖北省保護消費者權益促進會“重質量、守信譽”優秀示范單位等榮譽稱號。
受責任所“逼”,公司進軍規;
近三十年的歷練,朱建洲從一個農村娃成為一名共產黨員,孝南區工商聯副主席,區政協委員,區光彩會理事。這些榮譽的獲得,帶給他的是一份份沉甸甸的責任。各級組織的關懷鼓勵、親朋好友的鞭策期盼,一起打拼員工的理解支持,匯聚在一起,促使他不能停下腳步。
由于現有場地環境的局限性,四周沒有地理拓展空間,不能滿足企業發展要求,公司面臨著外遷的第三次創業。早在2014年,朱建洲就開始謀劃外遷事宜,經多方考證,已到臥龍鄉取得聯系,選址為孝南開發區臥龍工業園的友誼大道北側。規劃中的新公司,將占地24畝,廠區總面積25000平方米(其中:車間9000平方米、倉庫12500平方米、綜合用房3800平方米),總投資4600萬元,除繼續生產日用塑料制品外,另外增加工業塑料制品的生產,可吸納200余人就業,各項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確保在2018年正式投產。投產后的新公司將是現在規模的三倍以上,同時推進企業的集團化管理,現代化經營的邁步。
朱建洲的創業經歷表明,“逆”境是動能,逼著你去思考,去改變,當它與內在動力相結合,并激發出正能量時,就離實現新的目標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