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南區楊店鎮歷史上因廣種桃花而聞名遐邇,宋神宗元豐五年,蘇軾赴黃州途經斗山(現楊店鎮),看到這里遍野桃花,花香襲人,留下了“桃花香遠驛”的千古詩句,這里也被美稱為“桃花驛”。這里不僅有美麗的桃花,如今該鎮又因綠色、品質上乘的“浐川龍劍”金字招牌而香飄省內外。
截至目前,楊店鎮茶園面積已發展到3000畝,年產“七仙”牌浐川龍劍茶近90噸,產值1800多萬元,年上交國家稅費200多萬元,產品遠銷全國各地市場。
這一富民產業的崛起,有眾多勤耕耘的技術專家和茶農的努力付出,更有一位默默無聞的幕后支撐者。他就是楊店鎮浐川村黨總支副書記、孝感市孝南區浐川茶場場長黃勝波。
種植茶葉是我最大的事業
黃勝波,三星級茶藝師, 1976年出生,中共黨員,大專學歷。2005年,擔任浐川茶場場長,從事茶葉生產、加工工作20多年,一直致力于茶葉的科技研發、成果轉化及推廣普及,先后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創業標兵;高級茶藝師、初級評茶員。2017年被當選為孝南區第六屆政協委員。
浐川茶場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憑借獨特的地理結構優勢,氣候溫和,土壤酸堿度適中,適合茶樹生長等優越條件,開始種植茶樹。萬事開頭難,茶樹的種植沒有想象的那么簡單,它對土壤及氣候要求極高,時常出現死苗的情況。
上世紀70年代底出生的黃勝波,很早就跟茶結上了緣。他熱愛種茶技術,癡迷茶葉制作,白天,浐川茶葉基地有他勞動的身影,晚上,燈光映照下的他重溫一張張科技報、一本本茶藝書……茶樹特性、茶葉品種一一溶化在他那顆渴望的茶心里。他起早貪黑,辛勤勞作,通過在失敗中獲取經驗,目前在他積極推動下,浐川村茶葉基地面積已發展到3000余畝!叭倭,行行出狀元”。2015年11月,楊店鎮召開全市民間人才“萬人計劃”工作,經鎮評委組投票決定,黃勝波獲評鎮里為數不多的三星級中級經營能手。
經過近二十年的不斷開發和發展,浐川茶場所生產的“七仙”牌浐川龍劍茶,以獨特的口感成為孝感市標志性的綠色無公害產品,并多次被省農業廳評為名優產品,2005年獲得“有機食品認證”、2014年獲“省著名商標”。浐川村也因發展茶葉種植,帶動農民增收,共同致富,成為楊店鎮先進村,這些閃光的榮譽背后凝結了他太多的辛勞與汗水。
幫大家是我最大的夢想
由于受各方面因素制約,過去楊店浐川茶存在品質不穩定、供應規模不夠等問題。黃勝波深知,要打響楊店茶葉品牌,就必須帶領村民們全面發展有機茶葉種植,提高茶葉種植技術,將浐川村打造成為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基地,集觀光、旅游、休閑、體驗的樂園和集種植、生產、加工、研發、銷售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他認真鉆研茶葉種植技術,一有機會就報名參加各種培訓,還征訂各種書籍和學習資料,他一邊生產一邊學習,熟練逐步掌握了產前、產中、產后的一整套科學種植技術,并在實踐中不斷地總結經驗。他按國家無公害茶葉生產基地的標準管理茶葉基地,比如在茶葉肥料來源上,,近年浐川茶場全部施用本區十萬只養雞場和萬頭豬場的有機肥料,從而為茶葉生產提供了天然、綠色、健康、安全的高品質原料,有力地保障了浐川龍劍茶產品的卓越品質,2005年順利通過“有機茶”認證。
種茶不易,制茶更難。為了加工出好的茶葉,上世紀九十年代,他為了學會人工炒茶,先后到全國各地學藝,多次邀請省茶葉專家來村里指導,自己琢磨茶葉制作技術,終于練就一手好技藝,炒出的茶葉色鮮味香,成為客商的搶手貨。
為了幫助村民提高種茶技術,黃勝波經常為村民講授茶技課。近兩年來,已向茶農開展茶樹種植和田間管理等技術指導活動20次,聘請高等院校和科研所的多名教授為茶農提供技術服務,受到村民們歡迎。
讓大家共同富裕是我最大的追求
一人富,不是富,綠色發展,共同富裕,才是“幸福中國夢”。黃勝波把自己所學種茶制茶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村民,帶動大家共同富裕。目前,浐川茶場每年僅采茶一項,全村3000畝茶葉基地就近吸納周邊村留守婦女2000多人采茶,30天春茶采摘季可采收春茶12000多斤,產值1000多萬元,人均采茶收入4000多元。
一個更大的茶產業夢想還在黃勝波頭腦中發酵。他表示,下一步,浐川茶場將進一步在兩個方面下功夫,一是依托新成立的“浐川農業機械化專業合作社”,將分散經營的農戶組織起來,提高村民們的種植技能,并帶動村民們積極發展觀光休閑農業,通過統一生產標準、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的農資發放、統一鮮葉收購和統一的品牌銷售,形成“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產業模式,為廣大茶農支撐起產業保護屏障,帶動更多村民增收致富。二是積極探索建立一套適合企業持續發展、科學高效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通過農業標準化模式加強現代化茶園建設,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浐川茶在孝感茶產業中的龍頭地位,并計劃在未來幾年時間,致力“打造湖北茶葉第一品牌”,成為全省茶葉行業的領跑者。